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法治环保
我国首部流域法律有哪些亮点?——解读新通过的长江保护法
长江保护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,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。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,这部法有哪些亮点?将为保护长江母亲河提供哪些保障?
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主任王瑞贺说,依法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,推进长江流域绿色、可持续、高质量发展,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,事关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,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。
王瑞贺表示,长江保护法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,突出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,针对长江流域的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,采取特别的制度措施,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王瑞贺指出,长江保护法主要有四大亮点:
——做好统筹协调、系统保护的顶层设计。
法律规定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,统一指导、统筹协调、整体推进长江保护工作;按照中央统筹、省负总责、市县抓落实的要求,建立长江保护工作机制,明确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、各级河湖长的职责分工;建立区域协调协作机制,明确长江流域相关地方根据需要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、规划编制、监督执法等方面开展协调与协作,切实增强长江保护和发展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。
——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。
法律通过规定更高的保护标准、更严格的保护措施,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、系统修复。如强化水资源保护,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防洪减灾体系建设,完善水量分配和用水调度制度,保证河湖生态用水需求;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禁渔的决策部署,加强禁捕管理和执法工作等。
——突出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。
法律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,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。设立“规划与管控”一章,充分发挥长江流域发展规划、国土空间规划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,通过加强规划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,优化产业布局,调整产业结构,划定生态保护红线,倒逼产业转型升级,破除旧动能、培育新动能,实现长江流域科学、有序、绿色、高质量发展。
——坚持责任导向,加大处罚力度。
法律强化考核评价与监督,实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,建立长江保护约谈制度,规定国务院定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长江保护工作;坚持问题导向,针对长江禁渔、岸线保护、非法采砂等重点问题,在现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补充和细化有关规定,并大幅提高罚款额度,增加处罚方式,补齐现有法律的短板和不足,切实增强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。
王瑞贺表示,此外,长江保护法还对长江流域资源调查与监测预警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、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、长江源头保护、水生生物保护、城乡融合发展、综合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、港口船舶升级改造、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、司法服务保障建设、长江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。(记者 高敬)
来源:新华网
编辑:李慧云 审编:刘凯
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主任王瑞贺说,依法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,推进长江流域绿色、可持续、高质量发展,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,事关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,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。
王瑞贺表示,长江保护法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,突出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,针对长江流域的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,采取特别的制度措施,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王瑞贺指出,长江保护法主要有四大亮点:
——做好统筹协调、系统保护的顶层设计。
法律规定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,统一指导、统筹协调、整体推进长江保护工作;按照中央统筹、省负总责、市县抓落实的要求,建立长江保护工作机制,明确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、各级河湖长的职责分工;建立区域协调协作机制,明确长江流域相关地方根据需要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、规划编制、监督执法等方面开展协调与协作,切实增强长江保护和发展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。
——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。
法律通过规定更高的保护标准、更严格的保护措施,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、系统修复。如强化水资源保护,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防洪减灾体系建设,完善水量分配和用水调度制度,保证河湖生态用水需求;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禁渔的决策部署,加强禁捕管理和执法工作等。
——突出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。
法律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,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。设立“规划与管控”一章,充分发挥长江流域发展规划、国土空间规划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,通过加强规划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,优化产业布局,调整产业结构,划定生态保护红线,倒逼产业转型升级,破除旧动能、培育新动能,实现长江流域科学、有序、绿色、高质量发展。
——坚持责任导向,加大处罚力度。
法律强化考核评价与监督,实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,建立长江保护约谈制度,规定国务院定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长江保护工作;坚持问题导向,针对长江禁渔、岸线保护、非法采砂等重点问题,在现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补充和细化有关规定,并大幅提高罚款额度,增加处罚方式,补齐现有法律的短板和不足,切实增强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。
王瑞贺表示,此外,长江保护法还对长江流域资源调查与监测预警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、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、长江源头保护、水生生物保护、城乡融合发展、综合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、港口船舶升级改造、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、司法服务保障建设、长江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。(记者 高敬)
来源:新华网
编辑:李慧云 审编:刘凯
- 01用法治方式擦亮“地球第三极”生态底色|大检
青海屹立于地球第三极,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。为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[详细]
- 02长江全流域以及重点区域的司法协作模式已经初
重庆云阳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公益诉讼中进行水质监测。 谢 洪摄 白鹭在安徽黄山市区西溪南生[详细]
- 03贵州立法禁止茶树种植基地使用化学除草剂
12月6日,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谷里镇新金村茶叶基地,村民在进行手工除草作业。 近日,《贵[详细]
- 04废弃物品玩起“潮范儿”
8月19日,在海口市白沙门环保教育站,志愿者们在进行垃圾分类。本组图片由海南日报记者 袁[详细]
- 05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率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
10月13日,省委书记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率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,到盐城检查土壤污[详细]
- 06“谁污染、谁付费” 郑州大气污染防治又有新动
10月12日,大河网记者从郑州市政府网获悉,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《大气污染防治重[详细]
- 07【幸福花开新边疆】北疆亮丽风景线的绿色生态
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4日电(曹桢)一过立秋,呼伦贝尔的暑气便明显退散,一碧千里的大草原[详细]
- 08科考证实近三年南海岛礁长棘海星灾害愈发严重
这是科考人员在水下拍摄的珊瑚和长棘海星(6月27日摄)。 新华社发(中科院南海所提供)[详细]
- 09黑龙江省宝清县举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
本网哈尔滨7月27日讯(朱善永 刘佳慧 陈自新)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完善农村厕[详细]